2010年5月4日 星期二

論文分析(上)

(1).作品的核心問題(puzzle,problem)及作者為何對此問題有興趣?

我們所分析的論文是陳姵庭女士的碩士論文「她為什麼還沒嫁?~台灣當代熟齡女性未婚現象探究」。此一研究旨在探索「台灣當代熟齡女性晚婚現象」背後一個動態且長程性的人類社會發展脈絡。
本篇論文研究的源起,可以說是從作者自身經驗出發。作者本身33歲,未婚,面齡著來自家庭、親友們的催婚壓力,還被知心好友貼上「眼光太高」、「太挑」的標籤,然後真正的原因只有自己知道,就是「沒感覺」。作者也發現周圍未結婚的女性朋友們也同樣面對和自己相同的境遇。不僅如此,當時的報章雜誌對於熟齡單身女性的議題上議論紛紛,多篇報導更是指出台灣女性初婚年齡有越來越高的趨勢,而外籍新娘進入國內婚姻市場也有上升的趨向。不僅如此,台灣社會的高齡化、少子化、低生育率的現象也更是隨之嚴重。在現今人口結構急速改變的現在,女性晚婚的現象早已不僅僅只是兩性之間片面的問題,影響著經濟、社會、教育、政治…等等面相,且與人類未來命運息息相關,因此探究女性晚婚現象實是刻不容緩的。

(2).作品的研究問題(research questions)及如何由puzzle發展成研究問題?

在聯合報全版出現一個大大的標題「好男人 哪裡去了?」(2003.11.15),藉由這個標題,作者產生了一連串的疑問。現代的男人真的不夠好嗎?不能符合女性的需求?這個問句背後的形成原因、脈絡?男女關係發生了什麼轉變?女性自我又發生了什麼樣的轉變?而電影「向左走,向右走」裡頭,男女始終擦身而過的情節,在真實世界裡亦是如此?當現代女性的個人結構有了不同於往的呈現、男女之間的權力變動與社會脈絡三者之間有什麼樣的關聯,在這背後又有什麼樣潛藏的影響因素,這是作者想探討的方向。
根據上述方向,作者發展出六個議題:
1.現代女性晚婚趨向的關聯?
2.熟齡女性的未婚現象與女性晚婚趨向的關聯?
3.熟齡女性的問婚現象呈顯因素為何?
4.女性與男性的情感發展關聯?
5.與兩性之間的權力變動關係?
6.人的行為、情感的個人結構與社會結構的關聯性?

(3).作者驗證問題的假設,或是其分析架構,或是其核心概念(core concept)是什麼?

作者是根據對文獻所做的文獻探究來提出假設,也就是以一般觀點、兩性角色關係的變遷以及社會結構觀點來對研究提出許多對於女性晚婚現象的原因的假設。然而為了要瞭解女性晚婚背後長程性的社會發展脈絡,以上述三方角度各自切入研究是無法得到一個可以全面性貫穿視野的瞭解的。因此,藉由對於文獻探究的反思提出從「文明進程」以及「社群組構」的兩個觀點再進行探討。

(5).作者如何發展出其分析架構、概念?

首先作者對過去文獻及曾提及的觀點做整理,整理成三個部份:關於「人為什麼要結婚」之論說、關於擇偶的相關理論、關於「女性晚婚」的因素探討。再對整理出來的文獻進行探究,又以三種觀點呈顯文獻的分析:「為什麼不結婚?」一般觀點、「為什麼要結婚」兩性角色關係的變遷以及「為什麼結不了婚?」社會結構觀點。最後作者對以上三方觀點提出對於文獻的反思及疑惑,作者認為個人與社會是不能切割來看的,不管是由個人的角度出發還是由社會的角度出發都無法全面性、客觀性瞭解女性晚婚現象背後一長程的社會發展脈絡。而女性晚婚現象,大多被切為個人因素或是勞動經濟因素、社會文化因素等等來進行探討,這樣會使得研究者無法在個人因素及社會因素中取得平衡。因此,作者根據對文獻的反思,建立了以下幾個研究觀點:
1.動態的長程性視角
2.非絕對的因果觀
3.以一種非自我中心的突破性視野/以組構關係來探究(Elias的社群組構圖)
4.五度思維關~研究者的客觀存在嗎?作者認為客觀的立場不存在(研究者並無法真的不存在於人類真實的生活世界),而要區別的是在觀察的視野中,是否也能看見自己。
5.是行動者也是研究者~研究面向的社會真實趨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後還會再改,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尤其後面兩題,有點籠統。
第三題和第五題似乎可以結合起來。



by 李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