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8日 星期三

論文分析

因為我這幾天比較忙
所以已經打好了
但是是很初步的
下禮拜可以再修改
然後希望大家看完論文然後再幫忙加一點東西吧
尤其是第八個問題
有點短 = = "

論文分析有8個部分
我是 4.6.7.8
因為這些問題的內容比較連貫
這些大概1500多個字
總共需要3000-4000字
--------------------------------
四、作者如何使用特定的質性研究方法來回答其問題,如何做研究?

作者首先由事件的省思開始,解釋選擇質化研究的原因。他發現似乎有些量化的研究不能說出真正的事實,可能會產生研究者自說自話的情況,而且作者認為社會科學研究的對象是人,與自然科學不同,若要真正了解人的背景與其脈絡,就要用質化作為研究方式,著重在以現象的觀察和對話的方式切入。

論文研究的議題不僅要瞭解事情的表面現象,還要深入探訪個人經驗,為了能求得更貼近真實的現象,作者以質性研究中的深度訪談方式和現象觀察來進行,以深度訪談為主,一般訪談為輔:

1. 深度訪談的對像共10名,以3435的未婚且未結過婚的女性為主要訪談對象,範圍為33.5-35.5歲的女性,採半結構式訪談,訪談程序為簡要說明研究題目之後,請受訪者填寫基本資料及同意書,接著開始訪談,時間約2小時,訪談結束後若有需要會再約下一次的訪談。

2. 一般訪談則是以隨機的方式選擇,男女各數名,半結構式的訪談,訪談時簡單說明後即開始訪談。

六、作者所使用的質性研究方法,對作者所要處理的問題的優缺點?

作者研究的題目是女性未婚的原因探究,因此應該是在個人經驗方面的研究,但是在某種程度上又會牽涉到整體的社會狀況,包括女性的教育程度、工作能力、自主方面都有進步,所以大多數條件好的女性可能沒有相對更好條件的對象(這點歸根到底也跟社會的壓力有關)等等,都不是簡單的訪談就可以解答,而作者分析未婚現象時,除了用深度訪談的內容,也用了其他人的研究,而且還有引用一些數據來說明晚婚、適婚年齡等名詞,這樣的各種資料交叉著用不僅可以增加可信度,也為這項研究的正當性做了很好的說明。還有另一個優點是,因為這個議題算是比較新的,而且有時代性,所以作者用了不少包括報章雜誌的文章、流行歌曲、偶像劇的圖片,以輔助說明這樣的現象,在這個屬於現代的現象的解釋上面,有不錯的詮釋,非常具有現代性。

研究對象部分,我們覺得可以多加一些報導人的角色訪問,比如婚友社或是單身俱樂部之類的地方,不管是那邊的員工或是老闆都可以接觸,甚至是婚紗業者,因為他們對這個現象應該是最有感覺與接觸的。另外,作者用的資料很多,來源也很廣,但是可信度跟代表性都是需要再考量的,這些跟研究題目的關連是不是夠大,而且足不足以作為現象的支持與證明,或是僅僅是偶然?如果資料不夠正式的話很容易有這種情況,是作者需要改進的地方。

七、最後作者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在其研究脈絡裡是否有其研究倫理問題?

作者在關於研究方法及書寫的形式那部分已經說明他對於如何寫作與用何種方法曾經有過一點掙扎,而最後的決定是,因為是自己的研究,所以主要還是用自己可以說清楚、可以了解的方式說明。這部份作者已經關注到了倫理的問題,就是他到底應該用甚麼方法研究以及如何呈現給讀者都是需要決擇的,作者做了他為何如此選擇的解釋,但是沒有說到這樣的選擇可能有甚麼缺點,是別的研究者可以補充的,另外,作者也沒有說到他到底用甚麼方法,只是解釋他要用自己的方法,包括考量到了甚麼部分都沒有說明,是我們覺得可以再補充的倫理問題,因為他勢必要為自己的詮釋做更好的解釋。

而在深度訪談部分,作者沒有提到應該注意到甚麼倫理問題,但是其中是有的。比如作者應避免把受訪者設定為異性戀,整篇論文的感覺是很有異性戀霸權的意識,包括論文的名字─《她為什麼還沒嫁》都是如此,不知不覺讀者就被作者引導到女性要嫁出去的價值觀裡,這可能是作者訪問時應該要小心與注意的地方。

八、作者寫作特色的優缺點?

作者的這篇論文有很多精美的圖片,所以看起來不太像我們想像的論文,而且前幾章的後面都有小小的圖片,寫著”take a break”,讓我們實在受寵若驚,原有的論文工整的形象都沒有了,這是他的特色,有其優點,讓讀者讀得輕鬆而且有趣;但是相反也有缺點,因為多了圖片、小標語很容易讓我們以為這是甚麼故事書,很容易就降低了它的專業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